< 返回列表


工作坊介紹

兒童護理 x 體驗設計

2019-10-19(六) ~ 2019-10-26(六)

工作坊方向

無「懼」樂活,讓醫療不再冰冷可怕 以使用者中心的角度出發,帶領學員們理解兒童的視角、需求、喜好等,結合護理專業,不僅是單單理解兒童護理的現狀,還能結合設計提出改善兒童護理的設計提案,幫助改善兒童對醫療的未知與恐懼。

課程師資

余佳穎

輔仁大學 應用美術學系 助理教授

經歷
大同大學媒體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
大同大學媒體設計學系 講師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系 兼任講師
大同大學媒體設計學系 兼任講師
職訓局委訓創意設計與廣告行銷班形象識別設計、產品國際行銷課程講師

鄭司維

臺灣科技大學 設計學系 副教授

經歷
點石設計有限公司負責人

闕可欣

輔仁大學 護理學系 副教授

專長
精神疾病及心理衛生、物質濫用及戒癮、量性及介入、非藥物治療模式研究

卓妙如

輔仁大學 護理學系 助理教授
兼任服務學習中心 主任

專長
兒科護理、袋鼠式護理、發展遲緩兒早期療育、慢性病管理

涂妙如

輔仁大學 兒童與家庭學系 副教授

經歷
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新北市私立幼兒園執行長
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新北市私立幼兒園園長

黃惠茹

輔仁大學 護理學系 兼任講師

經歷
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兒科 護理長

陳建成

Mozilla美商謀智 高級使用者體驗設計師

經歷
Staff Product experience researcher at Mozilla
Design Research Lead at PEBBO

于力威

Wootrade UX Strategist 使用者體驗策略師
Speculative Futures Taipei 發起人

經歷
Staff User experience researcher at Mozilla
Design Research Lead at PEBBO

ACTIVITY

活動內容

10/19、10/23、10/24、10/26四天的輔大苗圃工作坊「兒童護理x體驗設計」有來自2校6系32位同學,大家都超級活潑熱情!工作坊聚焦兒童醫療恐懼,並著重發展相關的app應用設計。除了跨校跨系外,工作坊亦跟Mozilla美商謀智、輔仁幼兒園、輔大醫院合作,讓同學能獲得更全面、更專業、更跨域的學習體驗。
做為國內唯一同時擁有藝術學院、醫學院、民生學院等12個學院的大學,加上多元的校內實境場域,輔大的學習環境除了高度跨領域的優勢,教學的廣度與深度更具有數一數二的競爭力,透過跨領域工作坊的教學方式,不但做到跨專業的整合,也串連起校內豐厚的資源,同時讓學生接觸業界視角與標準。
一般鮮少有機會碰到5歲以下的兒童,參訪時兒童與家庭學系涂妙如系主任及幼兒園園長提醒了許多細節,像不同年齡層的玩具設計的顏色、材質、外型都有差異;適時利用孩童依附物提升溝通效果;降低身高讓視線和孩子呈同一水平展現對話誠意,並學習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隔天來到輔大醫院,參訪前護理學系卓妙如老師分享了兒童照護案例及注意事項,如一些輔具或醫材,為了確保兒童使用的安全,外型、材質與大小也會經過特殊設計,讓同學先具備兒童護理的基礎概念,並掌握觀察重點及發想方向。兒科病房黃惠茹護理長則熱情的向大家介紹醫院在軟硬體規劃上的用心,除了用顏色、道具、視覺等方式舒緩兒童就醫過程的緊張,並設有畫作牆展示病童揮灑的創意、公共遊戲區讓孩子玩耍,還有團體活動,陪伴孩子度過住院的時光。
經過實地訪察了解兒童的生活、就醫流程後,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系鄭司維老師、美商謀智陳建成業師紛紛以跨領域設計思考的角度切入,帶來許多精彩的設計案例分享,說明如何以人為本出發去擴展設計概念,也引導同學進行提案發想。
過程中應用美術系余佳穎老師表示,原本很擔心學員對這樣的議題無感,但四天活動下來,看見同學們從單純只是想了解設計思考,到會站在小朋友的角度換位思考、想事情,可見同學成功的培養了對異溫層或不同族群的同理心。學員們也提到和不同科系的同學討論交流,能得到非常多想法上的刺激;跳脫平常習慣的分組以後,會發現不同背景的人想法和自己有非常大的不同,讓自己重新思考如何和不同領域的人溝通,就是參加這次活動最棒的收穫。
活動最後一天,輔大苗圃計畫主持人林倩妏老師及本場次所有參與老師都親臨現場聆聽成果發表,並給予專業上的建議。老師們對活動盡心盡力的指導,也看見許多組別的用心,對於學生們豐碩的成果也感到驚艷與讚許。 輔大設計思考工作坊最後一場近期將釋出報名,有興趣的同學千萬不能錯過,歡迎關注輔大創意設計中心,把握機會為大學留下難忘的回憶與收穫!

POINT

學習要點
使用者中心設計
課堂說明以使用者為中心點出發的設計原則,係根據使用者的需要和興趣,強調產品的易用性和易理解性。設計時,以使用者角度思考,假想可能的失誤都會發生,因此設法以設計去保護,避免問題的產生,讓使用者的動作後果能加以修正,減少失誤並降低後果的嚴重性。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方法和模式在於怎麼樣能夠讓使用者獲得最大的幫助,以使用者需求和使用者感受出發,圍繞使用者為中心來設計產品,而不是讓使用者去適應產品。
使用者中心設計不斷重複以下四個步驟:(1)掌握問題、(2)釐清問題與擬定設計概念、(3)構思與設計解決方法、(4)評估並決定解決方法。
使用者研究方法
了解使用者中心設計原則後,將設計想法帶入研究,可實際探討在設計上的問題與盲點。主要研究流程有五項:(1)設定研究目標、(2)研究問題假設、(3)選擇研究方法、(4)執行研究、(5)找出研究洞見。本次工作坊主要使用訪談與觀察方法,實際應用於幼兒園及兒童病房,了解兒童護理專業,進而設計產品。
兒童護理相關知識
為設計兒童護理相關體驗設計產品,必須以兒童的角度思考,了解其護理相關知識,以利後續設計能更貼近使用者需求。
1.兒童物品應設計大於5.17公分,避免兒童吞食、噎到
2.兒童發展特性
(a)1-3歲時會自己操作精細動作、並且嘗試錯誤動作。
(b)4-6歲缺乏邏輯思考、生活經驗有限
3.在兒童病房的兒童會遇到的狀況:
(a)分離焦慮、沒有家庭陪伴
(b)自我中心
(c)害怕失去控制感

PHOTO GALLERY

照片錦集

REVIEW

精彩回顧

SCHEDULE

活動流程
第一天 10/19 周六 講師
13:30-13:15 破冰、課前暖身 余佳穎
13:15-14:45 使用者中心設計的內涵 陳建成
14:45-16:45 使用者研究方法 于力威
16:45-17:00 分組討論 余佳穎
地點 輔大創意設計中心 
第二天 10/23 周三 講師
14:00-14:30 輔幼門口集合、參訪分組 涂妙如
14:30-15:00 輔幼環境介紹 涂妙如
16:00-16:40 Q&A時間 涂妙如
地點 輔仁大學附設幼兒園
第三天 10/24 周四 講師
13:00-14:00 兒童護理 卓妙如
14:00-14:30 兒童病房設計理念、病房規劃介紹 黃惠茹
14:30-15:30 輔大醫院參訪活動 闕可欣、黃惠茹
13:00-15:00 智能律動工作坊實作 王千睿、陳國珍
15:30-16:00 Q&A時間 闕可欣、黃惠茹、卓妙如
地點 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