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由教育部補助、輔大創意設計中心於2019年主辦的「無距樂活_健康照護創新應用苗圃計畫」以人本關懷無距離,樂活長青不憂懼為宗旨,集結7校12系41名校內外教師陣容舉辦8場跨領域設計思考工作坊,強調學生與老師皆為跨領域背景,透過雙教師授課、場域參訪、實際體驗等形式,聚焦兒童醫療恐懼、無障礙交通服務、居家復健與健康照護三大議題進行延伸,挖掘出真實的產業困境,訓練學員在討論過程中定義正確的問題點,並透過設計思考找出人本創新的解決方式。活動總計有來自全台灣18校46系的學生參加,報名總人數超過350人,最終有247人完成工作坊培訓。

緣起
天主教輔仁大學有12學院47系所,更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醫學與設計科系之全人大學,除了文史商法理工學科,尚含傳播學院、民生學院、藝術學院、體育學院、醫學院等,涵蓋領域之廣,呼應多元的社會環境。多年來本校秉持真善美聖的校訓,持續發揚善念設計與人文關懷的校特色,不但自2011年起連續八年舉辦「橘色善念國際研討會」,更於2017、2019年舉辦史丹佛設計思考工作坊。在本校跨領域學習環境的純熟與完備下,便希望爭取本次苗圃計畫,讓設計思考的概念能被更多領域的學生認識,在學生們的心中播下同理心的種子,並透過工作坊澆灌使之萌芽。

▲ 2019/1/29 設計思考跨領域人才培育會議

▲ 2019/6/1 史丹佛"遊戲化+設計思考"工作坊
目標
希望透過本次計畫強化「健康照護、醫療+設計」的校特色、促成校內資源的跨領域橫向連結,更希望能藉由設計思考工作坊,培養學生面對AI時代所需具備的軟實力:同理心、創意、批判性思考、溝通、合作、自我學習,以問題式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培養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的「同理心」;在互助合作中訓練「發現及解決問題」能力;建立「說故事」的邏輯說服與溝通能力。藉由無距(懼)樂活體驗,「居家復健」「交通無障礙」「兒童護理」等相關議題,強調同理心找問題,說故事有效溝通,不怕犯錯等操作,think big, start small, move fast。以期縮短人與人之間有形無形的距離,讓學生們理解、包容他人的不同,並從中找出共通點、建立連結,一起努力讓社會更美好。

▲「交通工具 x 無障礙設計」工作坊
多扶輪椅體驗活動

▲「樂齡智活 x 防摔穿戴」工作坊
老化體驗活動
精華總輯
教師團隊
7校
國立台灣大學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 輔仁大學 / 大同大學 / 實踐大學 / 明志科技大學
12系
物理治療學系 / 公共衛生學系 / 護理學系 / 體育學系 / 兒童與家庭學系 / 織品服裝學系 / 應用美術學系 / 設計系 / 工業設計系 / 媒體設計系 / 資訊工程學系 / 企業管理學系 參與業師所屬單位 輔仁大學附設醫院 / 輔仁大學附設幼兒園 / 輔仁大學運動醫學中心 / 雙連安養中心 / 程式老爹股份有限公司 / 林事務所 / 多扶事業有限公司 / 美商謀智Mozilla / 台灣居護股份有限公司

▲「兒童護理 x 體驗設計」工作坊
師長互動式評分學員設計發表

▲「醫療就醫行為 x 服務設計」工作坊
師長回饋講評
參加學員
18校
輔仁大學 / 國立臺灣大學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 / 大同大學 / 實踐大學 / 東吳大學 / 文化大學 / 陽明大學 / 中原大學 / 國立清華大學 / 佛光大學 / 逢甲大學 / 弘光科技大學 / 嶺東科技大學 / 雲林科技大學 / 國立中山大學
46系所類別
應用美術學系 / 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 產品與媒體設計學系 / 工業產品設計學系 / 藝術與設計學系 / 景觀設計學系 / 媒體設計學系 / 織品服裝學系 / 影像傳播學系(雙主廣告) / 歷史學系 / 英國語文學系 / 法國語文學系 / 哲學系 / 宗教學系 / 社會學系 / 社工學系 / 兒童家庭學系 / 營養學系 / 體育學系 / 護理學系 / 心理學系 / 臨床心理學系 / 生命科學系 / 醫學資訊學系 / 公共衛生學系 / 物理治療學系 / 職能治療學系 / 呼吸治療學系 / 醫學系 /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 動物科學系 / 化學系 / 生物科技學系 / 機械學系 / 材料工程學系 / 資訊工程學系 / 電機資訊學系 / 資訊管理學系 / 圖書資訊學系 / 電機學系 / 經濟學系 / 企業管理學系 / 政治學系 / 法律學系

▲ 互動遊戲體驗
▲ 小組創意提案討論
